收藏
0有用+1
0

气海

[qì hǎi]
出自《针灸甲乙经》的中医学术语
气海,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的中医学术语,气海别名脖胦、下盲、下气海。属任脉。肓之原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前皮支,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和腹壁下动、静脉分支。主治虚脱,厥逆,腹痛泄泻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尿潴留尿路感染肠梗阻等,具有强壮作用。直刺1-1.5寸。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5-30分钟。
中文名
气海
别    名
脖胦下盲下气海
隶属经络
任脉
功    能
益气助阳、调经固经
操    作
直刺1-1.5寸
出    处
《针灸甲乙经》
主    治
虚脱,厥逆,腹痛,泄泻等
特殊主治
肓之原穴
主要配伍
配曲池、太冲治疗高血压

名称释义

播报
编辑
海有聚会之意,穴居脐下,是穴为人体先天元气聚会之处,男子生气之海,主一身气疾,因名气海。

功能作用

播报
编辑
利下焦、补元气、行气散滞。

治法

播报
编辑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

定位

播报
编辑
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1.5寸。

解剖

播报
编辑
气海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有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脐周静脉网。深层主要有第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主治

播报
编辑
下腹疼痛,大便不通,泄痢不止,癃淋,遗尿,阳痿,遗精,滑精,闭经,崩漏,带下,阴挺中风脱症,脘腹胀满,气喘,心下痛,脏器虚惫,真气不足,肌体羸瘦,四肢力弱,奔豚,疝气,失眠,神经衰弱肠炎

操作

播报
编辑
直刺1-1.5寸。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5-30分钟。

临床运用

播报
编辑
现代常用于治疗肠炎、细菌性痢疾男子性功能障碍功能性子宫出血支气管哮喘、神经衰弱等。

配伍

播报
编辑
天枢足三里大迎,通络理肠,治疗阑尾炎。配曲池、太冲,潜阳降逆,治疗高血压;配中极三阴交,理血调经,治疗痛经;配阴包、三阴交,益气举陷,治疗子宫脱垂;配足三里、关元(灸),益气升阳,治疗中气下陷

功效

播报
编辑
穴居脐下,为先天元气聚会之处,为男子生气之海,主一身之疾,且兼任与冲脉同起胞宫,向后与督脉、足少阴之脉相并,同时任脉与足三阴手三阴经相联系,故称“诸阴之海。”其穴居于人之下焦,所以又有调气机、益元气、补肾虚、固精血之功能。刺灸既能增加元气,又能调摄、疏利下焦气机,兼可改善心、肺、脾、肾脏气虚惫,主治元气亏损之疾。气海主治肾气不纳之虚喘是因为“肺主呼吸、肾主纳气”,肾不纳气,则吸入之气不归纳于肾,故成呼多,吸少之喘。配肾俞膻中,能镇纳止喘。该穴有调脏腑之气行瘀滞之作用,故可治疗腹泻、便秘以及奔豚气

附注

播报
编辑
肓之原穴。

相关论述

播报
编辑
针灸甲乙经》“在脐下一寸五分。” [1]
类经图翼》:昔柳公度曰:吾养生无他术,但不使元气佐喜怒,使气海常温尔。今人既不能不以元气佐喜怒,若能时灸气海使温,亦其次也。
[2]